災難與生態
‧災難與生態:
台灣屬於多風多雨多地震的地區,因此,從清代以來就有許多以「災難」為主題的作品問世。隨著居民增多、對環境缺乏保護、資源過度開發,造成台灣山川土地極大的創傷。作家基於對自然及生態的關懷,紛紛提筆記錄這塊土地的草木鳥獸蟲魚,使讀者更深刻地了解維護台灣自然生態的重要性。

-
楊逵〈台灣震災地慰問踏查記〉,《社會評論》1卷4號,1935
1935年,台灣中部大地震,災情慘重,楊逵慰問災區,親見房屋如骨牌般倒塌,屍體在陽光下曝曬,遂寫成〈台灣震災地慰問踏查記〉,表現了作者悲憫人間的精神

-
馬以工、韓韓《我們只有一個地球》,1996版
本書由馬以工(1948~,原籍南京)、韓韓(1948~原籍江西)合著,書名極有力道:《我們只有一個地球》,是八○年代初台灣環保文學的先聲。作者實 際走訪、觀察台灣各地環境,大力宣揚環保理念,希望藉此避免大地的反撲。

-
林雲閣總編輯《世紀震痛:一九九九台灣大地震 「百日祭」紀念專輯》,1999初版
1999年,921大地震,家園摧殘,生命傷亡。本書透過歷史、影像、文學等多重視角,呈現斷壁殘垣的災難場景,召喚死去的鄉親靈魂,在舉國哀悼中,提醒我們對腳下的土地產生更深的認識與疼惜。

《地震紀念冊》
片中紀錄了泰雅族Mihu部落如何在多次的天災打擊下,依然勇敢地進行重建的歷程。
離散與釘根 / 禁錮與脫出 / 反殖與認同 / 戰爭與傷痕 / 疏離與超越 / 論辯與重建 / 批判與關懷 /
性別與情慾 / 災難與生態 / 原鄉與祖靈
